欢迎光临合肥生活网!

今天是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理科地位会被削弱吗?北京市教委这样回应!| 关注北京中考改革


9月26日,北京市发布了中考改革方案。针对其中计分科目的调整和变化,很多人提出了疑惑:物理化学都是高考科目,为何中考只计物理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重视程度会不会降低?

在9月26日的北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就上述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

物理化学都是高考科目,

为何中考只计物理分?

物理和化学都是高考科目,为何新的改革方案只将物理作为考试科目计入中考成绩,而将化学作为考查科目呢?李奕回应称,这一决定是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

他介绍,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可迁移借鉴性等特点。初中阶段的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探究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最明显的学科,课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更长一些,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此外,物理学科向前延伸,可以跟小学阶段科学课的很多内容进行衔接。相比之下,化学学习时间比较短,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学到的内容有限。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

重视程度会不会降低?

本次改革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4门作为考查科目,做出这种调整的依据是什么?学校老师对相关学科的重视程度会不会降低?对此,李奕表示,这次考查科目的调整不是简单为了减负,而是根据初中阶段相关学科的特点、课时的安排、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来综合确定。

李奕介绍,这4门科目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其实并不仅仅在于与高中阶段知识的衔接上,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开设,学生一共也就学习10个月左右时间,更应该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来了解化学学科的魅力。如果只是为了应试备考,更侧重于僵化地记忆方程式、实验的现象等等,反而不利于与高中阶段的学习的衔接。像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学科也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初中的课时也并不是全开满三年的,应试导向的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单一。

“把这4门学科调整为考查科目,其实并没有弱化这些学科,反而是促进相关学科摆脱应试,回归教学的本身。”李奕说,我们鼓励老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从总体来看,做出这样的调整之后,学校和老师更应进一步强化这些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把有限的时间从单选题、双选题、大答题当中解放出来,优化设计教学方式,引入更多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学得更开心,知识、兴趣、思维的培养更扎实。

北京市教委也将强化督导评估,检查学校课程开设的情况,把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作为评价课程实施质量的参考指标。“考试方式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教和学方式的变革,学校治理方式的优化。教师的成长和业绩不应只在考试成绩上,更在于基于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质量提升上。”李奕说,各学校、各级教育部门也将加大相关政策引导和监督的力度,鼓励创新、奖励实践,确保教师的切身利益。

来源:中国日报客户端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合肥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请小作者添加小编好友,以便领取荣誉证书。投稿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温州新教育”(微信号:wzrbxjy),点击下方自定义菜单栏“作文投稿”即可进行投稿(投稿时,请注意必填与选填)。南方冬日永嘉县实验中学八(12)班 李子弋指导老师:鲍若倩南[全文]
    2025-04-03 05:07
  • 嘉宾:池晓钥匙玩校、好奇学习社区创始人池晓老师在教育领域是一位有着独到见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者。对于“教育的本质”、“人为什么要学习”、“今天的人该怎么学习”,他有着深刻、系统的思考,在过去十年里完成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池晓老师创立的好奇学[全文]
    2024-12-18 04:15
  • 01今日长难句We are obliged to them because some of these languages havesince vanished, as the peoples who spoke them died out[全文]
    2024-12-10 03:59
  • 现在回想那段经历,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没有谁被冤枉,也没有谁被糊弄,而是投诉者与学校缺少沟通的渠道。来源 | 《中国教师报》评论版作者 | 张军 陕西省铜川市新区锦绣园小学副校长原标题 |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学校工作千丝万缕,触及千家万[全文]
    2024-12-09 03:5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合肥生活网 hf.gz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