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浩志
官方主管的财经媒体经济日报近日发文,表示:房地产稳定经济作用正在显现。总体看好当前各地的稳楼市政策。
当然,此举也等于在舆论上,为房地产业的正面作用给予了正名。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很多人对经济运行,政府运作知之甚少,以至于容易被一些营销号似是而非的言论误导了。他们以科技兴国,地产误国的理论批评房地产业。不时提出中国要去地产化,把地产描绘成经济的毒瘤。这些观点的错误在于把高房价问题和房地产业搞混淆了。
首先,房地产产业链长,在任何地方都是支柱产业之一,这是客观的。
其次,房地产崩溃,不见得科技就能上去,两者不但没有“负相关”,甚至可能有“正相关”,这是逻辑问题。
最后,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解决办法在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设,本质上和高房价并没有关系,就算当前大城市房价跌一半,其实低收入阶层企业也是买不起的。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5个城市陆续在推房票安置行动,包括:信阳、宜宾、常熟、江阴、温州、南京市溧水区、郑州等。
有机会拿到“房票”的群体,都是原有房屋被征收拆迁的。既然房子都被拆了,那买房,而且是近期买房,那就是绝对的刚需。这招在2016年前后全国上一轮楼市去库存时被证明非常有效,这次各地再次使用这招更狠,上次的货币补偿,拿了钱你爱干啥干啥,现在给房票,只能买房。对于部分有多套房的拆迁户,本来可能选择不买的,现在也被迫要花掉“房票”。
用棚改实现去库存好不好?各地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一些老区确实老旧、危险,进行改造升级是很有必要的。但并不是所有被拆迁的都是这种情况,不排除为释放需求而拆,不排除为拆而拆。
多数中小城市,也只能靠拆迁实现楼市去库存。这个不用多说,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入,住房需求持续下降。单靠限购松绑,降低税费,引进人才等等,对提振需求帮助根本不大。唯一有效的“大招”只能是棚改、旧改。
各地停滞的旧改,未来或重启,包括一二线城市。自禁止大拆大建的文件下来后,多地旧改陷入停顿。当前稳经济救楼市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大城市不敢过于松绑楼市(比如广州),但又有稳楼市的需要,所以也不排除后续逐步再次启动部分旧改,强行提升市场需求。
说的是佛山三水刚刚宣布:购房90平可领1万元消费券。
而稍早之前,中山市就宣布本月购房可获得3万消费券,之后中山下面的三乡镇更宣布额外再给1.5万消费券。现在,买房地方政府给补贴,越来越普遍。单纯的放松限购,放松户籍,降低税费已经不足够吸引了。直接上现金!
有机构分析,6月全国楼市开始有更明显的复苏迹象。不过更多地出现在“点”上,而“面”上的复苏,仍需时间。所谓复苏的“点”,就是一个个出台了强有力稳楼市政策的城市。之所以还难有“面”上的复苏,一是基于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信心;二是部分城市仍旧执行严格调控政策,或松绑政策太过轻微。